近来,路过曲阳社区的心细市民发现,在一些小区的视线交接处,接连冒出了些仿古凉亭,开始是玉四居民区,然后是运三、林云、巴林居民区,还有曲二居民区也已完成图纸设计,且大有蔓延之势。原来,这是社区在“美丽家园”建设和“全岗通周周转”治理中,通过“微景观”设计,打造“一小区一景观”,使“家园变花园,小区变景区”的一项新成果。
曲阳社区在小区微更新项目建设中,居民区为什么愿出资建造这些价格不菲的亭子?居民对小区园林式亭子的建设为何情有独钟?甚至于曲阳路街道为林云居民区的亭子落成举行揭亭仪式。
亭子是中国景观建筑,一个屋顶,几根柱子,中间是空的,作用在于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吸收进来,使观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。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一开头就指出,兰亭给人的美感,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,而是在于它可使人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”,使观者抬头一看世间如此之大,低头一看,世界万物又如此丰富多彩,生机勃勃,引发对于人生、历史的顿悟。
亭子的历史悠久,文化渊源深远,用来点缀景观恰到好处。元人有诗:“江山无限景,都取一亭中”,一语道出了亭子妙用。由亭引发的亭亭袅袅、亭亭玉立等赞美词句让人浮想联翩。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论述极为精辟“……亭胡拘水际,通泉竹里,按景山颠,或翠筠茂密之阿,苍松蟠郁之麓。”可见在山顶、水涯、湖心、松荫、竹丛、花间,亭子都可安家,通过筑亭,构成空间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。
随着居民区老龄化程度渐高,为居民量身定制的休闲亭,在小区中往往成为“点睛”之物,起到点缀空间、烘云托月作用,是社区规划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。
林云居民区先后建了两座木结构六角形凉亭,是标准的江南园林亭,不靠华丽取胜,不靠怪诞引人,一前一后给小区增色不少。其飞檐翘角,若飞举之势,如飞鸟展翅,产生灵动轻盈的韵味。亭中央宫灯高悬,雍容华贵,具有浓烈的传统特色,既古色古香,又庄重大方,分别由居民冠名“爱心亭”和“舒心亭”。
为了纪念建亭不易,林云小区立了“造亭记”铜牌。在此,摘录几句以飨读者:“戊戌年,建亭于此,因爱而建,取名曰‘爱心亭’,望众人皆为他人献爱心之意也。亭为六角,有古风,周围遍植草木苍松,绿树红花相映,风景甚美,居民休闲纳凉怡情之所,望社区居民多有所乐,多有所喜,多有所得也。”凉亭的兴建,多了公共活动空间,居民闹元宵的活动就是在亭子里举办的。
运三居民区在居民广场巧于安排了一个饶有野趣的樟子松实木廊亭,这样的廊亭在另一边拐角处还有一个,依道而建,亭子上半部刷成中国红,下半部为咖啡色,廊引人随,移步换影,显得吉祥喜庆热烈。廊亭冠名“养心亭”,寓意舒心乐活,颐养天年,小坐其间,静观自得,遐思无限。玉四居民区两个中式风格凉亭,用材是美松,顶部是老瓦。亭景观与居民生活相得益彰,富于诗情画意,增添几许光彩,展示了小区亮丽一页。巴林居民区建造的“爱晚亭”,虽不能和我国名亭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相提并论,但彰显对人生晚年浪漫夕阳、彩霞满天的希望和追求。
有言道,“亭者,停也”。小区有了亭子,既满足了居民遮阳避雨需要,又成了居民交往的平台,入亭休闲歇息,嘎嘎“讪胡”,放飞心情,重温逝去的年华,增添了生活乐趣,享受惬意的养老生活。大家觉得小区像花园一般,不必舍近求远去公园了。
小区的设施布置、景观规划为业主所关心,也是很多人买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。上海复新社会治理研究所刘建军教授认为,“亭子不仅是美的符号,而且在选址选型、起名题字、方案征询、协商统一等造亭过程中,社区治理要素齐全。如:社区关联、社区记忆、社区艺术和社区空间打造等,亭建设,作为老旧小区治理的一条有效路径,建亭可以反映社区治理水平。”
曲阳路街道领导认为,亭建设不乏是老旧小区治理的一条有效路径,以亭为美、以亭交友、以亭促治,随着亭建设的落地和亭活动的丰富,居民向亭子聚拢,在亭子里相识、相知,陌生人变熟人,老年人多了乡愁和对家园情怀的寄托,年轻人有了更多儿时的色彩记忆,促进了邻里感情与和谐。同时,编织起居民参与网络,新添了民主议事载体,构建了情感共同体、自治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,激发起居民群众参与的热情,加快了老旧小区的治理通,提升了社区品味,真可谓“亭台虽小,景趣无限”啊!
希腊赌场